绳师48号主人格-domsub字母圈人格测试入口
BDSM,一个涵盖捆绑(Bondage)、纪律(Discipline)、支配(Dominance)、顺从(Submission)、施虐(Sadism)和受虐(Masochism)的术语,常被误解为一种单纯的性取向,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包含复杂心理和行为模式的现象。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参与BDSM的心理动机和人格特征。
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将人格分为三个维度:外向性、神经质和精神质。这些维度有助于揭示个体在社交、情绪稳定性和行为规范上的差异。
外向性:描述个体对社交活动的偏好和对刺激的需求。外向者通常活跃、社交,而内向者则偏好独处和反思。
神经质:涉及情绪的稳定性和压力应对能力。高神经质个体可能焦虑、情绪波动,而低神经质个体则通常更自信、情绪稳定。
精神质:与个体的社会化程度、冷漠和行为规范的偏离有关。高分个体可能表现出反社会行为、冲动和冒险,而低分个体则更顺从、遵守社会规范。
BDSM参与者通常分为“支配者”和“顺从者”,每种角色可能吸引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人。
支配者可能具有较高的外向性和较低的神经质,他们享受控制和指导的权力感,可能在精神质上也得分较高,表现出冒险和挑战常规的倾向。
顺从者可能表现出较高的神经质和较低的外向性,他们在顺从和被引导中找到平静和自我认同,可能在精神质上得分较低,更倾向于遵从和依赖稳定的关系。
BDSM的参与不仅反映了个体的人格特质,也可能影响其人格发展。长期参与者可能在情感管理、社会互动和自我认同方面有所成长。
情感管理: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强烈情感,有助于参与者学习情感控制,减轻焦虑。
社会互动:BDSM社区的包容性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平台,无论是外向还是内向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自我认同:通过角色扮演和体验,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欲望和界限,促进自我认同的发展。
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为理解BDSM参与者的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,帮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全面、科学地看待这一行为模式,增进社会对BDSM群体的理解与包容。
相关研究文献:
Eysenck, H. J. (1992). The definition of personality theories: The biometric–lexical approach versus the psychodynamic–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. In Personality and motivation: Memories of Gordon Allport (pp. 95-115). Springer, Boston, MA.
Moser, C., & Kleinplatz, P. J. (2005). DSM-IV-TR and the paraphilias: An argument for removal. Journal of Psychology & Human Sexuality, 17(3-4), 91-109.
Sandnabba, N. K., & Santtila, P. (2007). Demographics, sexual behavior, family background,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tioners of sadomasochism.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, 4(6), 1590-1599.
Wismeijer, A. A., & van Assen, M. A. (2013).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DSM practitioners.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, 10(8), 1943-195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