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(zung)氏抑郁自评量表(sds)测试
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,Zung氏抑郁量表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·W·Zung(William W. K. Zung)于1965年设计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抑郁评估工具。Zung的研究成果不仅革新了抑郁症的评估方式,也为后续的心理测量学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(SDS)介绍
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(Self-Rating Depression Scale, SDS)是一个包含20个项目的问卷,每个项目都描述了一种与抑郁相关的常见情绪或行为表现。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过去一周内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陈述进行打分,采用的是4级评分法(从“很少或没有”到“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”)。总分范围为20至80分,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。
Zung氏抑郁量表结构
SDS涵盖了四个主要方面:
情感反应:如感到悲伤、无助等。
躯体症状:包括失眠、食欲变化等生理上的不适。
认知功能:例如注意力难以集中、记忆力减退等问题。
动机水平:表现为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或动力不足。
Zung氏抑郁评分标准
根据中国常模修订版,SDS的标准分转换公式为:标准分=实得总粗分×1.25标准分=实得总粗分×1.25。按照标准分划分,抑郁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无抑郁:52分以下
轻度抑郁:53-62分
中度抑郁:63-72分
重度抑郁:73分及以上
Zung氏抑郁量表应用价值
因子维度 | 临床意义 | 典型场景 |
---|---|---|
情感体验因子 | 反映抑郁核心情绪特征 | 鉴别抑郁亚型(如非典型抑郁) |
躯体化因子 | 识别抑郁相关的生理功能紊乱 | 辅助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情绪障碍 |
认知功能因子 | 评估认知损害程度与自杀风险 | 制定认知干预方案 |
焦虑 - 激越因子 | 提示混合性焦虑抑郁状态 | 指导药物选择(如 SSRIs vs SNRIs) |
参考文献
Zung, W. W. (1965). A self-rating depression scale.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, 12(1), 63-7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