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相情感心境与情绪障碍问卷(MDQ)
“前几天还觉得浑身是劲,熬夜赶项目都不累,这两天突然就提不起精神,连床都不想下 —— 我是不是太矫情了?”
“有时候会突然陷入莫名的兴奋,买东西不眨眼、说话停不下来,可没几天又会被巨大的低落感包裹,甚至想躲起来不见人……”
如果你或身边人有过这样 “情绪过山车” 的体验,别先急着给自己贴 “矫情”“善变” 的标签 —— 这种 “时而亢奋、时而低落” 的状态,可能是情绪在发出需要关注的信号。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双相情感心境与情绪障碍问卷(MDQ),就是一份能帮你科学梳理情绪状态的 “工具包”,尤其适合初步筛查双相情感相关的情绪特点。

MDQ 是什么?它能帮我们做什么?
MDQ 的全称是 Mood Disorder Questionnaire,中文译为 “双相情感心境与情绪障碍问卷”,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 Hirschfeld 博士团队于 2000 年开发的自评式筛查工具。
它的核心作用很简单:通过简单的问题,帮你快速梳理是否存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情绪特征—— 比如 “情绪高涨与低落交替出现”“精力忽高忽低” 等,为后续是否需要专业评估提供参考。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:MDQ 不是 “诊断工具”,不能直接判定 “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”,而是像 “情绪体检初筛表”—— 如果筛查结果提示需要关注,再进一步寻求精神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师的专业诊断,避免因自我判断延误干预时机,也减少不必要的焦虑。
MDQ 问卷长什么样?3 部分,5 分钟就能完成
MDQ 问卷结构非常简洁,总共包含 3 个部分,全程下来不会超过 5 分钟,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。我们来拆解一下每个部分的核心内容(以下为中文版常见表述,供参考):
第一部分:情绪状态筛查(13 道题,核心)
这部分是 MDQ 的核心,聚焦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,比如情绪高涨、精力异常、睡眠变化等,每道题都问 “你是否曾经有过以下情况,且持续时间至少几天?”,选项只有 “是” 或 “否”。
举几个典型题目示例:
感觉异常兴奋、开心,或者情绪异常急躁、容易发火;
比平时更有精力,不需要太多睡眠也不觉得累(比如每天只睡 3-4 小时,却依然干劲十足);
想法特别多,思维转得飞快,说话都跟不上脑子的速度;
突然对很多事情感兴趣,忙着做各种事,却很难坚持完成一件;
情绪突然变得很低落、绝望,对以前喜欢的事也提不起兴趣;
觉得自己没用,甚至有过 “活着没意义” 的想法。
第二部分:症状关联度判断(1 道题)
这道题是关键的 “筛选条件”:“上面你回答‘是’的那些情况,是否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过?”(比如 “兴奋” 和 “精力旺盛” 同时出现,或 “低落” 和 “失眠 / 嗜睡” 同时出现)。
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特征之一是 “不同情绪症状在同一时期叠加或交替”,如果只是单独出现某一种症状,更可能是其他情绪问题(比如单纯的抑郁或焦虑)。
第三部分:功能影响评估(1 道题)
最后一道题聚焦 “情绪对生活的影响”:“这些情况是否给你的工作、学习、人际关系,或者让你有过身体不适(比如心慌、头痛)、甚至遇到过危险(比如冲动消费、超速驾驶)?”
这道题的目的是判断情绪问题是否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 —— 如果只是偶尔有情绪波动,但没对工作、人际造成困扰,通常不需要过度担心;但如果已经出现明显影响,就需要更重视。
如何解读结果?记住这 2 个 “判断标准”
MDQ 的结果解读不复杂,不需要专业知识,对照以下 2 个标准就能初步判断:
标准 1:第一部分 “是” 的题目≥7 道
如果第一部分 13 道题中,你回答 “是” 的数量达到或超过 7 道,说明存在较多双相情感相关的情绪特征,需要留意。
标准 2:第二、三部分均回答 “是”
同时满足 “第二部分(症状同一时期出现)答是”+“第三部分(影响正常生活)答是”—— 这两个条件叠加,提示情绪状态可能需要专业评估,建议及时联系精神科门诊或正规心理咨询机构。
如果只满足其中一个标准(比如第一部分 “是” 的题目多,但症状没在同一时期出现;或症状叠加,但没影响生活),也不用恐慌,可能只是近期压力大导致的情绪波动,可先观察 1-2 周,若状态没有改善再寻求帮助。
用 MDQ 时,别踩这 3 个 “坑”
1. 别把 “偶尔情绪波动” 当 “症状”
比如 “某天因为升职开心了两天”“偶尔因为加班累得没精神”,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,不算 MDQ 里的 “症状”—— 症状的关键是 “持续至少几天” 且 “反复出现”,别过度放大偶尔的情绪变化。
2. 不要自行 “诊断”,结果只是 “参考”
MDQ 的核心是 “初筛”,不是 “确诊”。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医生结合病史、临床表现、心理评估等多方面综合判断,千万别因为 MDQ 结果提示 “需要关注”,就自行认定 “我得了双相”,徒增焦虑。
3. 家人朋友可以 “陪伴”,但别 “强迫测试”
如果发现身边人有明显情绪波动,可主动分享 MDQ 问卷,但别强迫对方测试 —— 情绪问题需要尊重和理解,强迫可能会让对方产生抵触,反而不利于后续沟通。
最后:关注情绪,不是 “矫情”,是对自己负责
我们总习惯把 “情绪问题” 和 “脆弱” 画等号,其实不然 —— 就像身体不舒服会去看医生,情绪出现持续波动时,用 MDQ 这样的工具梳理状态、寻求专业帮助,是对自己身心负责的表现。
如果你的 MDQ 结果提示需要关注,别害怕 —— 早发现、早干预,情绪问题大多能得到很好的调节;如果结果正常,也可以把这份问卷收藏起来,下次情绪波动大时,用它帮自己 “理性复盘”。
愿我们都能读懂情绪的信号,既不忽视潜在的困扰,也不放大不必要的焦虑,和自己的情绪好好相处~